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体系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交了相关议案。他表示,当前应该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并同现有规划相衔接,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农业强国战略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2021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魏后凯曾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建议”。“当时我提出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亟须把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上议程,并将其纳入我国强国战略之中,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魏后凯说。
时隔两年,该议案的实施情况再次受到社会关注,与此同时,农业强国建设也被正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
在今年提交的议案中,魏后凯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加强农业强国建设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将农业农村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优先领域。
众所周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分阶段持续推进。根据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体安排,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前五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着力做好强国建设规划和组织制度设计,奠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业强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重要领域进入农业强国行列;到2050年,如期全面建成综合型的现代化农业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里也包括作为短板的农业农村教育、科技和人才。“基于此,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中,应将农业农村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优先领域。”魏后凯说。
他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尽快补齐短板和薄弱环节,使之到2035年能够符合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需要,从而为最终如期建成现代化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明确不同地区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长久以来,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国内市场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因此,中国需要建成的农业强国将是农林牧渔业及相关产业全面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农业强国。
不同于一些小国和特色型农业强国,中国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建设综合型农业强国难度更大,任务更为艰巨。
对此,他建议,在编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中,应充分体现分区分类的思想,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明确其功能定位,优化农业强国建设的空间布局。
三是积极开展农业强省强市强县创建示范工作。
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农业强县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把农业强省强市强县建设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主抓手。
从实践情况看,近年来,一些省份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并在多方面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有的还提出建设种业强省、粮食产业强省、休闲观光农业强省、林草产业强省、茶叶强省、畜牧业强省、奶业强省、渔业强省、水产强省等。
针对上述情况,魏后凯建议,可以采取省部共建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此外,还要组织有关力量研究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推进农业强市、农业强县创建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农业强市强县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国家可以在资金投入和政策上,对农业强省强市强县给予相应的支持。
申请入会
重点企业调查
粮油展
会员查询
放心粮油申报
诚信企业申报
培训会议报名
意见征集
会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