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山地农业的现代化,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必将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党委书记杨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结合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经验,杨松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提升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建议》的提案,希望提高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助力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党委书记杨松向村民了解农机使用情况。人民网 阳茜摄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位于15度坡度以上的耕地1.7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5%。现有的农业机械在坡度2-6度之间的耕地基本适用,6-15度的丘陵或山区耕地只适用中小型农业机械,能适用在耕地坡度15度以上的农业机械种类较少。”在杨松看来,目前市场上适用山地的农机存在种类少、功能单一,使用费力、安全系数不高,普及推广度低等问题。
因此,他建议加大对山地型适用农机的研发。他希望由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牵头,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山地农业机械研发,针对山地地形,研发小型化、省力型、多功能的山地农业机械。同时,也需要考虑注重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在研发中广泛运用新能源技术。
此外,杨松还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持续,农村人口加速流向城市,而现今山地农业主要依靠人工耕作,投入产出比低,不能吸引年轻劳动力投身农业发展。数据公报显示,目前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亿人,其中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1.06亿人,占比约在三分之一,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状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
“要加大对山地农业机械化相关人才的培养及加大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杨松建议,将山地机械人才培育纳入中高职教育,既要培育研发型人才,又要培育实用型人才;将农机研发和维修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定范畴,按照各地人才优惠政策给予对应待遇。同时,重点以土地、道路宜机化改造为抓手,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稳步扩大农机作业面、提高山地机械化率的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全面加强机耕道、轨道运输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能够满足中小农机具正常作业。
申请入会
重点企业调查
粮油展
会员查询
放心粮油申报
诚信企业申报
培训会议报名
意见征集
会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