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的田间地头,当地正在积极创新种粮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种粮大户规模经营优势,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的推广以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等措施,努力让“中国碗”装上更多“河北粮”。
田间小麦长势喜人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千年古城邢台南和,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盛产粮食,特别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素有“畿南粮仓”之称。
在麦田的一角,矗立在田间并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气象监测仪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该仪器的显示屏上,实时监测和记录着农田中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关键气象参数。顺着麦田中间的主路走,记者便来到一块开阔地带,这里便是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站所在地。
“我们合作社最早可以追溯于2008年,当时正值国家推动土地流转政策之际,金沙河集团就承包5000多亩地,也是为了给自身供给优质的原料,但公司对原材料的需求逐年提高,目前每天需加工2万吨小麦原料。2012年,由集团公司牵头的合作社正式成立,并尝试开启推广金沙河模式。”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瑞涛表示。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沙河合作社现有成员已经达到了408名,由企业法人、职业农民、入股农户组成,主要种植优质冬小麦、玉米等作物,涉及南和区6个乡镇34个行政村,培养职业农民120人,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并作为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之一,在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2022年合作社“马兰一号”小麦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863.76公斤,创下河北省小麦亩产历史新高,“中麦578”亩产达到740公斤高产量。
科技赋能增产增收
实际上,金沙河合作社为企业提供了优质麦,助推了企业发展,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走到合作社管理站的空地上,证券时报记者看到多种类型的农机整齐地排列着。据介绍,合作社实行统一优质品种、统一生产物资、统一科学管理、统一技能培训、统一粮食仓储、统一产品销售的“六统一”经营管理模式,秸秆还田、播后镇压、测土配方等农业技术应用率达到100%,从播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
与此同时,合作社通过品种优化,种植高产强筋小麦“中麦578”,“深翻+旋耕”精细整地,采用带有导航系统的马斯奇奥播种机、雷肯播种机精量播种。同时合作社研发手机应用软件“农事云”,对物资采购、收支账目等信息实现在线检测查询。
在合作社的标准化农田里,一排排红色的标识牌引人注目,标识牌上印有简短的文字标明了麦田的品种。
“金沙河阎里基地作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邢台综合试验站的试验示范基地,承担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黄淮北片广适品种大区试验、节水品种大区试验、抗病品种大区试验、生产试验和优质稳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5项任务。目前,金沙河合作社已经建立了多个高标准、高品质的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并设立了一个5700亩地的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区。在此背景下,金沙河集团也逐步走上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尹瑞涛说。
据了解,作为国内挂面行业的龙头企业,金沙河集团日处理小麦2万吨,生产挂面5000吨,其副产品麦麸等还可以作为宠物食品的有益补充。截至目前,金沙河合作社粮食生产规模已发展到6万亩,广泛分布在全国小麦主产区。
金沙河模式推广提速
“目前,小麦正处于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通过及时实施‘一喷三防’作业,有效防治病虫害发生,为夯实夏粮丰收奠定基础,我们区农业农村局也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同事们近期密集下乡交流工作。”邢台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
实际上,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也是南和区全力推广金沙河模式的重要背景。今年六月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第六条规定,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领域,并保障其合法权益;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推出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提供支持。
据介绍,截至目前,金沙河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到近3万亩,带动南和区6个乡镇34个行政村增收。村委会为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村民矛盾调解、水电路设施监督和维护、防火防盗等综合性服务。
另一方面,合作社以每年每亩地50元的服务费,打到“村财乡管”集体账户上,主要用于村庄绿化、环境提升、购买洒水车等村内公共性开支,2023年阎里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还可以带动村集体增收,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此外,为加强风险防范,提高农户成员的风险抵抗能力,在区财政统一为农作物缴纳农业保险、合作社自行购买商业性保险的双重保障基础上,合作社还探索建立了‘风险保障金’机制,用于因受不可抗力等特殊因素导致部分社员种植经营出现严重亏损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社员发放一般性生活补助,为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申请入会
重点企业调查
粮油展
会员查询
放心粮油申报
诚信企业申报
培训会议报名
意见征集
会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