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渐退,农事催人,眼下正是备春耕的关键期,在北大荒的田间地头,一场“科技+农业”的生动实践正在展开,大棚里充满了“智慧”,农机也化身“钢铁军团”。如今的黑土地,备春耕工作有了全新气象。
大棚提“智”增效
日前,共青农场河北庄管理区种植户刘善军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的实时监测界面,精准掌握秧苗的生长动态。刘善军作为水稻种植的“老把式”,以往育苗期间他每天都要多次查看苗情,费时费力。如今,他的大棚内,物联网传感器与AI生长模型能精准调控温湿度等参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经验育苗模式,育苗工作变得科学高效。
“现在这套设备能自动拍摄、分析秧苗,精准统计叶片数量,评估生长状态,并把数据实时上传到管理平台。”刘善军说,“相比人工观测,这套设备不仅避免了主观误差,还能查看草情病害,即时生成种植建议,特别省心。”
无独有偶,在江川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智能育秧大棚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三管理区种植户王艳军看着嫩绿的稻苗满脸欣喜地说:“这些稻苗看着就让人高兴,多亏了智能育秧大棚,管理起来轻松多了。”
近年来,江川农场大力推进水稻智能化种植管理技术,智能育秧大棚便是其中的关键举措之一。智能育秧大棚通过手机就能轻松控制通风系统,实时监测大棚内的空气和土壤温湿度,为稻苗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此外,农场还大力推广水肥一体机的应用,将施肥设备、过滤系统、控制系统等集成于一体,实现了水肥的精准配比和自动化管理。
同样在军川农场,川南管理区的水稻育秧基地,超级大棚里的水稻嫩芽悬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芒。
今年,军川农场大力发展智能育秧,将14栋育秧大棚和2栋超级大棚实现了信息化改造,并应用环境监测、自动卷帘等科技设备,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等技术,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让大棚内浇水、通风等工作更加精准和高效,更是为水稻秧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目前,棚内秧苗均长势良好。
农机化身“钢铁军团”
近日,在海伦农场农机停放中心,新购进的6台阿玛松播种机备受关注,吸引了许多种植户前去一睹“钢铁军团”的风采。
“我们新引进的阿玛松播种机采用了气吹式播种技术,不仅能精准调控播种量,还能实时监测漏籽、重播等情况,并自动报警,减少播种过程中种子的损失。”这个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徐慧昌说,“气吹式播种精度更高,可以有效提高播种精度,实现合理密植,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最佳播种效果。”
截至目前,农场春播阶段所需的10台进口拖拉机、6台气吹式播种机、2台进口喷药机、14台国产白名单起垄施肥机和镇压器已经全部到货。
日前,七台河市垦地合作示范田迎来了一群“大家伙”,它们就是北兴农场的大型智能农机具。
今年,在这个农场与七台河市的合作中,农场的气吹式精密播种机、智能喷药机等现代化农机装备,显著提升了地方的劳动生产效率,为当地的备春耕工作提供了“硬核”力量。同时,农场通过农服中心,整合现有农机驾驶员和地方有机户,组织开展农机技能培训,随时为地方有机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培养地方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能人才,为地方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申请入会
重点企业调查
粮油展
会员查询
放心粮油申报
诚信企业申报
培训会议报名
意见征集
会长信箱